新书推荐
《浙江历代进士录·清代卷(全四册)》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
龚延明 主编
祖慧、周佳 编著
ISBN:978-7-100-25058-0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5年5月
展开剩余94%定价:1600.00元
总目
前言.............001
凡例.............013
清代浙江府县次序.............017
文科进士............1—2856
杭州府................3—928
嘉兴府...............929—1468
湖州府...............1469—1848
宁波府...............1849—2087
定海直隶厅.............2088—2090
绍兴府............2091—2624
台州府............2625—2661
金华府............2662—2731
衢州府............2732—2761
严州府............2762—2806
温州府............2807—2842
处州府............2843—2856
武科进士........2857—3096
杭州府...........2859—2902
嘉兴府...........2903—2921
湖州府...........2922—2945
宁波府...........2946—2957
定海直隶厅..................2958—2959
绍兴府...................2960—3014
台州府...................3015—3032
金华府...................3033—3053
衢州府...................3054—3079
严州府....................3080—3086
温州府....................3087—3092
处州府....................3093—3096
附录一:未殿试进士 .............3097—3098
附录二:游学进士 .................3099—3107
附录三:北洋大学堂进士 ............... 3108
内容简介
《浙江历代进士录》属“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搜集了浙江15000名左右进士的名录,所收每一进士,都引有小传及第一手史料的书证。全稿共920万字,按照朝代分为唐五代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按不同朝代、不同州府、不同县,分时分区排列。从时空纵向,可以比较同一个地区进士数量变化,看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关系;从同一时期横向,将地区与地区,或县与县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进行与之相关的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为深入了解浙江文化的区域史、浙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资鉴意义。《浙江历代进士录·清代卷》(全四册)为本书“清代卷”部分。
本书将当时浙江省辖下的12府(直隶厅)79县(厅、州)排列次序,分文科进士、武科进士、未殿试进士、游学进士、北洋大学堂进士五类,记录了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开科抡才至政权覆灭为止所取全部进士的资料。进士每人列一条目,下列小传,次列书证,小传为书证内容之汇集,书证以金榜、提名录为主,并参浙江当地省志、府志、县志资料,此外,史籍如《清史稿》《满汉名臣传》,文集如《词林典故》《两浙輶轩录》,当代文献如《中国科举录汇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等等,俱在引用之列,列举全面,资料尽详。
主编简介
主编龚延明,1940年生,浙江义乌人。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同年8月留校任教,投笔从戎12年后于1974年重返历史系任教。现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兼职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二十四史及史稿修订工程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龚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官制史与科举制度文献整理与研究,代表作为《宋史职官志补正》《宋代官制辞典》《岳飞评传》《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中国历代职官科举研究》与《宋代登科总录》。
编著简介
祖慧,1965年生,安徽省芜湖人。1995年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佳,1981年生。2003年在浙江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在浙江大学获古典文献硕士学位,2010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前 言
(节 选)
龚延明
中国科举,是世界文明的一个辐射源,是中国继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发明。英国人罗伯特·英格尔斯评论英国东印度公司采用中国科举考试的竞争原则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一次伟大变革。”中国科举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与影响力,彰显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以及催生西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迄今为止,全世界各种形式的笔试(源于中国进士科三级考试)、口试(源于童子科试挑诵“四书五经”与吟诗)、面试(源于诸科考官试经问举子大义)等各种形式的考试制度,无不是中国科举文化的延伸。自宋以后,中国进入了科举社会。科举取士成了牵动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国家大事、百姓大事。而中国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取士实行了1300年之久。因岁月漫长,《登科录》仅保存下来残缺不全的少数,除明、清两朝借《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有比较完整保存之外,隋、唐、五代、宋及辽金元多已散失。我主持的高校古委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以及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由我主编的《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辛努力,整理出两组重要数据:
其一,中国科举史上曾实际录取进士十九万三千余人:隋、唐、五代,约300+10200+1500=12000人;宋代120000人;辽、金、元三朝,约2329+7023+1138=10490人;明代24595人;清代26849人。总计193934人。
其二,《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辑录了十万余进士:《隋唐五代登科总录》收录隋、唐、五代登科人物5636人,其中隋代94人,唐、五代5542人;宋代举行了118榜科举试,收集了两宋进士41040人;辽朝辑出总231人;金朝辑出1806人;元代开科16次,辑出667人;明代进士24595人;清代进士26849人。总计100824人。
以上成果,收录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龚延明、祖慧所编撰《宋代登科总录》(1000万字),2021年出版的龚延明、邱进春所编撰《明代登科总录》(2000万字),以及2024年出版的龚延明、金滢坤、许友根所编撰《隋唐五代登科总录》(220万字)中。截至2019年5月,《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可供检索的进士达十万余人。
进士是社会精英,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代登科总录》《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所收的十万余进士,为我们研究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军事史、教育史、文学史、社会史、区域史、古籍整理及各省市地县盛世修志等,提供了经考辨实证的、翔实可靠的第一手登科人物传记资料。
既有《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何以还要编撰《浙江历代进士录》呢?原因有四:
一、浙江是科举大省,有单独出版省进士录的需求。在中国1300年科举史中,浙江省的科举活动与成就占有重要地位。特别自南宋定都杭州之后,一方面,杭州成了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北方士大夫和大族大量南迁至浙江定居,与原吴越人融合。这两大因素使浙江迅速成为人文荟萃之地,登科人数节节攀升,从北宋的次于福建、四川、江西、安徽(当时属淮南西路)、广东等路而处于中游,至南宋一跃居于全国前列。此优势延续至明、清,浙江登科进士人数来到第二名的位置。特别是在明清两朝状元和榜眼之数上,浙江与江苏两省交替领先,所占最多。《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收录的十万余进士,浙江进士达一万五千余人,约占全国已辑录进士总数七分之一强,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历史文化资源!
要了解浙江自隋唐以来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等历史,以及浙江人在国家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能绕开这一万五千多精英人物的活动。诸如政治家兼军事家宗泽、于谦,政治家陆贽、杜衍、刘基,思想家吕祖谦、陈亮、王阳明,科学家沈括,军事家葛云飞,教育家吴震春、蔡元培,文学家孟郊、钱起、张志和、陆游、袁枚、龚自珍,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化学家王应麟,史学家胡三省、宋濂、邵晋涵、全祖望、章学诚、徐松,地理学家王象之,经学家卢文弨、俞樾,绍兴师爷宗师汪辉祖,天一阁创建者、著名藏书家范钦等等,如果将这一万五千多浙江古代精英的信息都搜集起来,并为每一个人立一个小传,使我们能一一了解他们是哪个县人、何年登科、做过什么官、有什么著作和业绩,这是挖掘浙江文化之源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它将为浙江文化大省的建设,贡献一大宗学术、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此,浙江大学向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申报了《浙江历代进士录》的课题,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基础上,专门就浙江历代进士信息作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扩大浙江登科人物传记资料的收集范围,进一步丰富浙江登科人物的书证史料,为传承与弘扬宋韵文化中的浙江科举文化提供一个独特智库。
二、《中国历代登科总录》是全国各省历代登科人物总录,在体例上难以细化登科人物传记文献资料,而单独列一个《浙江历代进士录》课题,可在体例上有所扩展,增加浙江历代登科人物生平事功的内容,如登科人世家(三代或二代)、重要事迹、著作、交游等传记史料,弥补《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由于体例限制之不足。
三、区域史研究的需要。2017年,由龚延明主编的《浙江历代进士录》,分三个子课题:龚延明、汪潇晨负责“隋唐五代宋元卷”,李英、邹爱芳、邱进春负责“明代卷”,祖慧、周佳负责“清代卷”。
做浙江历代进士录的一大难题,在于须以今日浙江省政区划定的市、区、县为本,追溯不同朝代所辖行政区划层级及其地名的变化,这需要缜密的鉴别与考证。例如“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单位,晚至清代才正式确立。唐代地方分道、州(郡)、县三级;宋分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元分行省、路、府、州、县多级;明代分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府、县,地方行政单位、府、县三级;清代分省、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这就需要根据现在的市、县名去寻根溯源。《中国历代登科总录》是按朝代分榜收录排列进士,这弱化了区域特征与某行政地名线性的变化;而《浙江历代进士录》进士排列以历朝省级行政区为纲,下辖府、县为目,就能做到一目了然某府名、某县名随朝代变化的线路及其隶属关系,从而理出自唐至清与现在浙江省管辖下市、县相应的行政区划名,这又是《浙江历代进士录》与《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不同的一大特色。
本课题即一遵历史地理之格式,以浙江当时之归属与地名为准。唐宋时期,未有“省”之划分,属于今日浙江省的地区,称道、路。元代称行省,明称布政司,清代称省。地方建置或三级、或四级。这就突出了浙江省各地区、各县在不同王朝登科进士名录的区域性。既便于纵向了解某朝某县有多少进士,又便于横向对浙江省各地区、各县进士登科人数进行比较,为研究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数据。
四、区域性的登科录,加强了利用地方志登科人物传记资料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省通志、府志、县志,对本地区的科举人物特别关注与重视,传记记载较多、较详,这是丰富《浙江历代进士录》传记资料极为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方志所记载的科举人物史料,是《浙江历代进士录》的又一特色。
以上,说明《浙江历代进士录》突出了浙江的地方特色,但也有作为登科录之共性,即每一位进士名录,必须包含小传与书证两大内容,在沉潜于科举文献、搜集登科人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史料予以梳理、考辨、综合,把古籍整理与研究结合起来,将史料凝缩提升为小传,同时剪裁足以支撑小传的书证。《浙江历代进士录》的体例,一是按年代顺序、区域名,将自唐五代至明清浙江省所属府、县的进士有序排列,二是每一进士写一小传,附上第一手文献资料的书证。小传义项为:登科人姓名、字、号,籍贯(所属州县),有仕历功名亲属世家,登科年,登科后初授官,登科人仕履,重要事迹,最高官或最终官,谥号等。然而,不可能光凭一种文献就能获得登科人的完整信息,常常是一种文献上记载了某登科人以某科登第但没有具体登科年,有的文献记载了某登科人哪年登科但有其名而无其字,或有具体登科年而无籍贯,或有籍贯而无初授官更无其仕履或谥号。要完整地搜索某位登科人多元信息,必须从多种渠道、不同文献中尽量逐项予以解决。这需要翻阅大量第一手文献和严谨的考证与梳理工作,含辛茹苦,久久为功。
以清代义乌县进士朱一新为例:
【朱一新】字鼎甫,号蓉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一月初五日生,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优廪生。民籍。内阁候补中书。同治九年(1870)本省乡试第五十六名,光绪二年(1876)会试第一百二十三名,殿试第二甲第三十名,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明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充光绪十一年(1885)湖北乡试同考官,同年补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因弹劾李莲英降主事,乞归。两广总督张之洞聘其为广东端溪书院、广雅书院山长。光绪二十年(1894)卒,年四十九。著有《无邪堂答问》《汉书管见》《佩弦斋文诗存》,总为《拙庵丛稿》;又有《京师坊巷志》《德庆州志》《东三省内外蒙古地图考证》。
《光绪二年金榜(文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十名:朱一新,浙江义乌县人。”
《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光绪二年进士题名碑录丙子恩科》:“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一百五十六名:(第三十名)朱一新,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
《清代硃卷集成》第四〇册《会试科年·光绪丙子恩科·朱一新》:“字鼎甫,号蓉生,行一。道光丙午年十一月初五日吉时生。金华府义乌县学优廪生,内阁候补中书。民籍……庚午科本省乡试中式第五十六名,会试中式第一百二十三名,保和殿覆试一等第五十六名,殿试二甲第三十名,朝考一等第四十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世居城南六十里朱店。”
同上书第六六册《会试科年·光绪己丑科·朱怀新》:“胞兄一新,字鼎甫,号蓉生。同 治庚午科同榜举人,光绪丙子恩科进士。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加三级,兼署掌山东道监察御史,降补主事。前内阁中书,国史馆协修。乙酉科湖北副主考,诰授中宪大夫。著有《汉书补注》三卷、《京师坊巷志》四卷。”
(清)黄安绶《国朝两浙科名录·同治九年庚午科》:“朱一新,义乌。”
《清德宗实录》卷三一、光绪二年五月壬寅:“引见新科进士。得旨……朱一新……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同上书卷五〇、光绪三年四月癸丑:“引见丙子恩科散馆人员。得旨……(二甲庶吉士)朱一新……俱著授为编修。”
《清史稿》卷四四五《朱一新传》:“朱一新,字蓉生,浙江义乌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光绪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转御史……降主事。乞终养归。张之洞督粤,建广雅书院,延为主讲……语具所著《无邪堂答问》中。卒,年四十有九。”
(清)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光绪二年丙子·科第》:“二甲进士:朱一新,编修, 陕西道御史。”
(民国)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一八五《越缦学案·朱先生一新》(第七册页七一七一):“朱一新字蓉生,字鼎甫,义乌人……光绪丙子成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典试湖北……补陕西道监察御史,上《豫防宦寺流弊论》,劾及内侍李连英,降主事。旋以母疾请急归……南皮长文襄时督两广,延为端溪书院山长,复聘主讲广雅书院……甲午夏卒,年四十有九。遗书有 《无邪堂答问》五卷、《汉书管见》四卷、《奏疏》一卷、《佩弦斋文诗存》五卷、《外集》四卷,总为《拙庵丛稿》。尚有《京师坊巷志》《德庆州志》《东三省内外蒙古地图考证》。”
(清)缪荃孙《续碑传集》卷一九、全武祥《陕西道监察御史朱君传》:“君姓朱氏,讳一新,字蓉生,号鼎甫,浙江义乌人……光绪丙子恩科曹鸿勋榜下进士,释褐授翰林院庶吉士,丁丑散馆转编修……迁陕西道监察御史……二十六年……七月二日卒,年四十有九。”
《广清碑传集》卷一六、宋慈抱《义乌朱一新传》:“朱一新号蓉生,字鼎甫,义乌人。五岁从师识字……(同治)九年乡试中式,旋入赀为内阁中书。光绪二年成进士,覆试一等,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散馆,考列一等,授编修……十一年简湖北副考官……是冬补陕西道监察使……以六部主事降补。十三年,张之洞聘主广东端溪书院,十五年移掌广雅书院……卒于光绪甲午七月,年四十有九。遗著有《无邪堂答问》五卷、奏疏一卷、诗古文词杂著八卷、《京师坊巷志》四卷、《汉书管见》四卷、《德庆州志》、《东三省内外蒙古地图考证》合若干卷。”
《清诗纪事》第一八册《光宣朝》页一二三六〇:“朱一新,字蓉生,号鼎甫,浙江义乌人。光绪二年丙子进士,选庶吉士,充湖北乡试正考。有《佩弦斋诗文集》八卷。”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七六〇册页五七九:“朱一新,字蓉生,号鼎甫,浙江义乌人。生于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卒于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光绪二年(一八六七)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法越起事,屡上疏主战。后因疏劾李莲英,降主事。以母疾乞归。两广总督张之洞延为肇庆府端溪书院、广州广雅书院山长。博极群书,务通经以致用。有《无邪堂答问》《汉书管见》《佩弦斋试帖存》《佩弦斋律赋存》《佩弦斋杂存》等。参考文献:《清史稿》卷四四五、《清史列传》卷六九、《续碑传集》卷一九。”
(清)黄叔璥《国朝御史题名》:“光绪十一年:朱一新,字鼎甫,号容生。浙江义乌县人。丙子科进士,由翰林院编修补授陕西道御史。”
(清)王家相等《清秘述闻续》卷八《乡会考官类》八《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乡试》页七六二:“湖北考官:编修朱一新,字蓉生,浙江义乌人,丙子进士。”
(清)朱汝珍《词林辑略》卷九:“光绪二年丙子恩科:朱一新,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人。散馆授编修,历官陕西道监察御史,降主事。著有《无邪堂答问》《佩弦斋诗文杂著》。”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四册《人名录》页三一五〇:“朱一新,蓉生,鼎甫。浙义乌。光二庶。光十一,鄂乡正考。”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八六册页三九《光绪九年七月至十二年七月御史题名横石》:“朱一新,浙江义乌县人,光绪丙子科进士,由编修补授陕西道。”
《义乌县志采访录·科名·进士》:“光绪二年丙子恩科曹鸿勋榜:朱一新。钦点翰林院编修,乙酉湖北乡试副主考,陕西道监察御史。”
为了证明清代朱一新其人是进士出身、做过官,编撰者翻阅了《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清缪荃孙《续碑传集》、清朱彭寿编著《清代人物大事纪年》等多种文献。本著作作为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了无一处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的境地。
经过课题组共同的努力,所辑录的浙江历代进士录人数统计如下:
唐五代十国,浙江进士总数为110人左右;
宋元,浙江进士总数为7900人左右;
明代,浙江进士总数为4100人左右;
清代,浙江进士总数为2860人左右。
历代进士总计15000人左右。
本课题以分省、分府、分县的形式,编撰成《浙江历代进士录》,实属首创。此项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成果,显示出浙江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科举大省,有助于让浙江科举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宝贵一角。就浙江本省来说,《浙江历代进士录》是最大的浙江省古代精英人物总传,为检索浙江任何一市、一县进士提供了极大方便,从而为了解本省各市县乡贤、精英人物,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辟旅游文化资源,以及编修方志、族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据库,具有权威性、现实意义的咨询功能。并有助于研究浙江省的科举史、学校教育史、地方经济史、人文风俗史等。
2024年国庆节改定于浙大启真名苑
发布于:北京市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微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