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雍正最后毒发身亡,宫里乱成一锅粥,可最该出现在跟前的苏培盛,却没了踪影。这老太监去哪了?其实想想也明白,他这辈子都围着皇帝转,皇帝没了,他的“使命”也到头了,该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了。
苏培盛这人,说起来挺特别。他是个太监,这身份在那会儿就像给人贴了“低人一等”的标签,可他偏在紫禁城活出了不一样的样子——论地位,他是皇帝身边最贴心的人,连皇后都得让他三分;论本事,全宫上下,没人比他更会伺候雍正这种多疑又狠辣的帝王。
先说说他的“业务能力”。伺候皇帝可不是简单的端茶倒水,得揣着十二分小心,猜透皇帝的心思。雍正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宫里谁没被他算计过?可苏培盛不一样,他不仅没被雍正猜忌,还能在关键时刻帮着“灭火”。
展开剩余78%就说甄玉娆那事儿,雍正看她像纯元,非要娶她,甄嬛和玉娆怎么反抗都没用。眼看皇帝要硬来,苏培盛轻飘飘一句:“再像,也不是纯元皇后啊。” 这话点醒了雍正——他想要的是“像纯元”的影子,可真娶了玉娆,反而会伤了甄嬛,连这点念想都保不住。就这一句话,解了甄嬛的围,你说这脑子得多灵光?
他对自己人也护得很。小夏子是他徒弟,当年余莺儿故意刁难,让小夏子徒手剥核桃,剥得满手是血。苏培盛当场没发作,只骂小夏子“不懂规矩”,把人拉走了——这是护着徒弟,免得余莺儿变本加厉。后来余莺儿失宠,苏培盛直接让小夏子去“了结”她,说白了就是“有仇报仇”,教徒弟在宫里该硬气时就得硬气。
这种“面上圆滑,心里护短”的劲儿,在宫里太少见了。年羹尧当年让苏培盛给自己夹菜,雍正脸都黑了,可见在皇帝心里,苏培盛是“自己人”,旁人动不得。连安陵容骂他“阉人”,他也只冷冷回一句:“阉人也是人。” 这话听着普通,却是他这辈子的底气——我身份是奴才,可我不低人一等,凭啥任你糟践?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对崔槿汐的感情。宫里太监宫女“对食”很常见,可苏培盛对崔槿汐,是真的尊重。他喜欢崔槿汐,从没强迫过,一次次表白被拒,也没恼。后来崔槿汐为了帮甄嬛,主动提出和他对食,他明知道这可能是“利用”,还是答应了——他懂崔槿汐的难处,也愿意赌一把,哪怕最后落得一场空。
直到俩人被敬妃揭发,关进大牢,苏培盛被打得半死,也没把崔槿汐供出来。就这股子担当,比宫里那些见风使舵的男人强多了。最后雍正和甄嬛赐他们“成婚”,与其说是恩赐,不如说是这俩人熬出来的真心换来了认可。
所以你看,苏培盛这人,活得太清醒了。他知道自己是奴才,得弯腰,得听话,可他从没丢了自己的底线——护着该护的人,守着该守的心,哪怕身份不完整,也把日子过得有骨有肉。
雍正死了,他为啥不见踪影?我猜,他是带着崔槿汐找个清静地方过日子去了。这辈子伺候够了帝王家,看够了算计和杀戮,终于能为自己活一次了。宫里的荣华富贵、权力争斗,对他来说早不是必需品,能和在乎的人安稳度日,才是真的圆满。
苏培盛这一辈子,就像那句话说的:“阉人也是人。” 他没因为身份自轻,也没因为权势跋扈,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里,守着善良和清醒,活出了比很多“完整人”更像样的样子。这样的人,最后选择“隐身”,不是消失,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发布于:山西省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微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